冬至饺子的由来和习俗(青未了|冬至饺子)
文/李和平
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其最具魅力特点的文化符号是“冬至饺子”。冬至吃饺子,常见于百姓生活之中,它所给予的那种满足与快乐,足以相伴人们的一生。记得小时候冬至这天,一家人围坐在屋内桌前包饺子,白菜猪肉馅儿散放出一种淡淡的油香气味儿,让清冷的房间里顿时洋溢起浓浓暖意。煤球炉上的锅水咕嘟嘟翻滚起热气腾腾的水花,空气中弥漫起“云雾润蒸”般的氤氲,一幅浓浓的水墨年画儿,便张贴在日子里,鲜活于心目中了。
记忆中的这一天,家家户户包饺子、吃饺子,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约定俗成”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亦被人们过成了一个等同于“节”的日子。那年份,人们吃饺子的日子不常有,多是元旦、小年、大年和冬至的日子里才能够拥有和享用。平时里能够吃上一顿饺子,便疑有今天是个好日子或是今天过“冬至”的一种错觉。
史料记载,冬至过“节”,源于汉代,兴于宋代,沿袭至今。“冬至十天阳历年”,漂泊在外的人们开始盘算着“年终有所归宿”的日子,民间便有了“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过后,数九寒天开始,白昼慢慢变长。“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至于冬至吃什么,自然“好吃不过饺子”。彼时,家家户户传来噼里啪啦剁饺子馅的声响,恰同旋律悠扬动听,其节奏欢快不绝于耳。
冬至吃饺子的风俗由来久远。传说汉末冬至,医圣张仲景为防止百姓冻伤耳朵,搭起医棚,用面皮包上捣碎的羊肉药材等捏成耳状,煮熟分食,竟治好了许多百姓的病情。又因饺子形似人的耳朵,故名“饺饵”。后几经演绎通称“饺子”(济南俗称水饺、包子)。于是,冬至吃饺子与谚语“冬至饺子(夏至面)”在百姓间广传开来。
时光的记忆中,饺子是一种神通广大的“精灵”,体态娇小,大可敬天敬地敬“鬼神”。小时候在乡下见过大年三十或清明时节柱香摆供,无不有饺子侍候的情形。家有来客或做客他乡,一盘盘热乎乎的饺子端上,一派喜气升腾。好日子与节庆的餐桌上,吃饺子可给人们带来热烈的氛围和惬意愉悦的好心情。冬至这一天吃饺子,预示着一份家和万事兴的好年景。
吃饺子的记忆里还有许多讲究和寓意。比如,大年初一吃素馅儿饺子,谓之来年肃静顺遂、风调雨顺之意。吃韭菜馅饺子寓意久久发财;吃白菜馅饺子,有百财福分之享。初五这天吃饺子俗称“破五”,家家户户包饺子,放鞭炮崩穷气、吃饺子“接财神”。记得小时候有一年年三十的晚上,我吃到母亲将一枚硬币包进馅里的一只饺子,母亲笑意融融地说谁吃到谁有福,于是,幸运和喜庆便涌满我的全身。寓意毕竟是一种祈福罢了,最关键的当是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对未来的愿望和憧憬。由此而延伸出的好日子与吃饺子互为牵系,无不显示出人们对幸福生活的一份虔诚与深深地感动。
青年时代我在外地工作,伙食单一,清味寡淡。想家的日子里,冬至吃饺子最先在我眼前漾溢开来。彼时,我总会借故去县城,在车水马龙的十字街口那家大众饭店里,买一大盘热气腾腾的饺子,以此重温一下家的感觉和独享一份口福。白菜猪肉馅的饺子格外诱人,咬一口满嘴流油,囫囵吞枣般顺食道下肚,余香回味,整个身子都会为此变得“飘飘欲仙”起来。
吃饺子是一份情感幽幽的乡愁。每每回家探亲,吃饺子不可无有。尤假期休满离走,家父总以“滚蛋饺”送行,有许多难以忘怀的回忆于心中藏留。家父包饺子是一把好手,逢年过节,留人待客,少不了他的一番操持。饺子好吃重点在调馅儿,大白菜是包饺子的主材,调馅可是一份花样百变的技术活儿。什么菜质什么材料,如胡萝卜与羊肉搭配最为适宜;将羊肉手工剁碎,花椒水搅匀,添加酱油“煨”一会儿,然后葱姜沫、香油、盐少许调馅。甭说,做出来的饺子要多好吃有多好吃。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月,变着法子将大白菜做成精细,是父亲的拿手好戏。如做“珊瑚白菜”,将白菜邦切成片状,干红辣椒煸炒,勾芡收汤既成。还有“白菜团子”“白菜大包”“菜蟒”(面食,形似花卷)“白菜小豆腐”等等,父亲对此游刃有余。当然,做得最应景的是大白菜猪肉馅饺子。大白菜价格便宜,唾手可得,且那年份菜品种类稀少,唯白菜最是家常。饺子馅种类繁多,我独爱喜吃白菜猪肉馅饺子。
父亲会包饺子当然喜欢吃饺子,口味与众不同,有喜食芥末面儿的嗜好。将芥末面儿温水调成糊状,水饺蘸入,辣味儿扑鼻,多是将眼泪催下来时把饺子吃进肚里。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我亦好芥末,尤喜欢那一种感觉。芥末面儿辛味十足,香气扑鼻,令人食欲大增。那些年市场上曾出现过一种芥末油替代品,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百味。但是,最终大获全胜的还是水饺蘸醋或饺子蒜瓣(或腊八蒜)最受欢迎。时至今日,芥末面儿已不为多见,芥末油亦不再是餐桌上的必备,最为常见的“佐料”仍是食醋和大蒜俱佳。不管是便捷快餐店还是豪华大饭店,吃饺子的餐桌上总有一小瓶食醋或几枚蒜瓣儿等待你的光顾。
上世纪九十年代间,吃饺子可谓之一景。大街小巷的饺子店和小吃馆鳞次栉比,各色各样的饺子跟风,冬至这天最是高峰。市面上先有冯氏饺子脱颖而出,后西北大饺子更是独具风流。西北大饺子个性,块头大,馅儿多,一般人吃三五个便足。第一次去西北饺子城每人买了半斤,服务员善意笑笑说,一人三两足够。毋庸置疑,端上来的大饺子果然个个滾溜溜,圆鼓鼓,令人大开眼界,大快朵颐,大饱口福。
历经千年的冬至吃饺子的习俗而今长盛不衰,得益于传统文化的持久发展和不断延续,更得益于社会的进步与民众的激励和推崇。“冬至饺子(夏至面)”这一传承不辍的时令习俗,在新时代的感召之下,必将成为一抹丽多彩的民间文化盛景。
(图片源自网络)
【作者简介】李和平,笔名雪野。男,济南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系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民俗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热爱民俗文化,喜好文学写作。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发表作品,有小说散文等数十万字作品散见于省市级报刊。著有散文集《本色济南》。其事迹被编入《山东作家辞典》等书籍名录,多篇作品被收入《一路花香》《泉溪集》《慕色中的城步》《经天纬地》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