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养的蚕茧怎么处理才长得好(养蚕如何提高蚕茧洁白度?)
养殖户在出售蚕茧时,会发现蚕茧个头大,同时看起来洁白度较高,正常化蛹的蚕茧价格较好,普通蚕茧只有18元/斤时,这类品质较好的蚕茧至少可以卖20元/斤,一张蚕种收益就相差300-500元,如果家里养了10张蚕种,意味着收益相差3000-5000元。有的养殖户在5龄蚕后期,由于管理不当,或者因为天气因素,导致诱发了多种蚕病,好不容易熬到蚕上蔟,会发现部分蚕虽然作茧,但蚕茧的品质明显较差,黄斑茧、印烂茧、薄皮茧等现象较为突出,蚕茧的价格往往明显偏低。在将蚕茧变现时,养殖户要自行对蚕茧品质划分等级,按不同的等级进行出手,这样获得的综合收益相对高些,如果混合在一起出手,收购商往往会趁机进行压价,那时养蚕收益就会打折扣。
从某种角度来说,蚕茧洁白度直接影响着蚕茧价格的高低,蚕丝洁白度高的,蚕茧的价格自然较好,颜色泛黄或者成血红状的,蚕茧价格会明显偏低,有时还会出现拒收的现象,这种品质偏低的蚕茧,也不是养殖户希望看到的结果。个头大、洁白度高的蚕茧,是养殖户追求的目标,想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先要搞清楚哪些情况会影响蚕茧的洁白度,个人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上蔟时熟蚕整齐度不一致
如果养殖户在上蔟时,没有把握好上蔟时机,未熟蚕数量偏多,而且蜕皮激素未按要求足量使用,会使得未熟蚕不能及时转熟,未熟蚕吃了含有蜕皮激素的桑叶,一旦超过4小时还没有变成熟蚕,那么熟蚕吐丝作茧时,未熟蚕继续排出蚕尿、蚕粪,而蚕尿是呈碱性的,滴在其他蚕茧上时,容易出现黄斑茧,在黄斑处蚕丝容易切断,缫丝难度加大,有的直接无法缫丝。熟蚕上蔟的整齐度,实际上不仅影响蚕茧的洁白度,而且还会影响蚕茧的产量,养殖户没有将未熟蚕和熟蚕完全区分开时,上蔟时的工作量就会比较大,这也是实际操作时需要重点注意的。一般情况下,上蔟时蚕座中熟蚕的数量不宜超过10%,当然也不能少于5%,熟蚕数量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影响上蔟效率。
二、熟蚕上蔟后未及时清理蚕沙
在放置蔟具时,不同的养殖户会有不同的做法,有的在熟蚕数量达到要求后,会直接放置蔟具,然后等着采摘蚕茧;而有的养殖户则在90%以上的蚕吐丝作茧了,就将蔟具悬挂在室外8-10小时,发现有熟蚕掉落时,会安排另行上蔟。两种不同的操作方式,蚕茧的品质是有较大差别的,第一种情况是很多养殖户会这么做的,实际上这样的操作不仅影响蚕茧的洁白度,还容易诱发一些蚕病,主要是因为蚕沙遇到温湿度异常时,容易滋生病菌,特别是放置蔟具后,蚕座、蔟具之间的间隙明显变小,容易形成高温高湿的环境,而且蚕茧与蚕沙靠得太近,容易出现柴印茧,同样会使得蚕茧的洁白度下降。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比较好的方式是进行预上蔟,在大部分蚕进入吐丝作茧状态时,直接将蚕沙清理干净,这样蚕茧的整洁度会明显提升,当然后期也就不会有黄斑茧。
三、临近上蔟时出现一些蚕病
对于养蚕人来说,4-5龄阶段天天忙着采摘桑叶、喂食桑叶、蚕房消毒、除沙等,这种付出都是可以忍受的,比较害怕的就是5龄蚕后期出现一些蚕病,因为真到那时发病了,前面的辛苦可能白费,有时甚至连蚕种的费用都没挣到。很多时候,5龄蚕后期有少量病蚕时,在上蔟后的1-2天,容易出现大面积发病的症状,有的直接不吐丝,有的虽然吐丝,但后期无法正常化蛹,形成死茧,不健康的蚕,吐丝作茧后蚕茧的洁白度会比正常的蚕茧低不少,颜色泛黄或者泛红。就拿脓蚕来说,5龄蚕后期少量发病的,往往上蔟时会大面积出现,部分蚕茧不仅蚕丝量较少,而且还有难闻的气味,正常的蚕茧混合在一起,挤压后就容易有较为明显的斑印,这类蚕茧价格不及正常价格的三分之一,较为严重的还可能无人收购。
四、蔟具选择不合理
当养殖户给蚕喂食了含有蜕皮激素的桑叶后,就需要择机放置蔟具,放置蔟具前,先要对蔟具进行消毒处理,但放置什么样的蔟具,对于很多养殖户来说也是犯了难,市场上的蔟具也较多,比如木制的方格蔟、塑料做的折蔟等,还有养殖户自制的草龙蔟、伞形蔟等,不同的蔟具产出的效果也是差异较大的。比如说草龙蔟和伞形蔟,制作成本很低,取材非常方便,使用稻草就可以自己做出来,不过这类蔟具容易出现黄斑茧和柴印茧;而方格蔟可以将蚕尿排在蔟具外面,有效避免互相污染的现象,蚕茧的洁白度明显提高,而且蔟具的利用率较高,只要管理得当,可以使用5年以上,但方格蔟的一次性投入较大,有的养殖户不一定愿意有这么多的投入。选择什么样的蔟具,这是需要养殖户做好抉择的,个人认为投入成本是一方面,更要看重重复利用率和蚕茧的品质。
养蚕收益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蚕茧产量的多少,一张蚕种140斤蚕茧,和一张蚕种70斤蚕茧,产生的收益肯定是相差明显的;另一方面是蚕茧的价格,蚕茧价格20元/斤和15元/斤,产出的收益也是不一样的,而影响蚕茧价格的因素,主要有蚕茧个头大小、蚕茧洁白度、化蛹程度等,其中蚕茧的洁白度对蚕茧价格有着较为直接的关联,有时甚至说正相关,只要蚕茧洁白度低的,哪怕蚕茧个头较好,其价格往往也高不了。那么养殖户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提升蚕茧的洁白度呢?个人认为通过合理的安排,还是可以让蚕茧的品质提升一个等级的,具体需要落实好以下8个方面的内容。
1、把握好上蔟时机,提高熟蚕整齐度
养蚕进入5龄后期时,部分蚕就会有见熟的症状,蚕体逐渐变成透明状,桑叶进食量会逐渐减少,最后会停止进食,同时体内的蚕尿、蚕粪等也会逐渐排出。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很多养殖户由于没有把握好蚕的上蔟时机,导致后期蚕茧的品质明显下降,这主要是因为上蔟时间过早时,蔟中死蚕现象就会较多,另外薄皮茧的数量也会明显增多,很多蚕茧也就无法达到正常蚕茧的洁白度。如果上蔟时间过迟,先熟蚕会到处找吐丝作茧的位置,容易出现柴印茧、双宫茧等不良茧,同样会降低蚕茧的洁白度。一般情况下,当蚕座中熟蚕数量达到5%以上,不超过10%时,养殖户就需要使用适量的蜕皮激素,暂未成熟的蚕进食了含有蜕皮激素的桑叶后,用不了多久也会逐渐变熟,上蔟阶段熟蚕的整齐度提高了,后期蚕茧的品质往往会有较为明显的提升。
2、控制好蜕皮激素桑叶量
在喂食桑叶时,桑叶的投放量也是有一定讲究的,1-3龄蚕桑叶的投放量相对较少,每次投放的桑叶量就不宜太多,而到了4-5龄蚕,蚕体个头会明显增加,需要的桑叶量也显著增长,此时适当增加桑叶量有利于提高后期蚕茧的品质。有一个阶段的桑叶投放量非常关键,可以说会直接影响着家蚕上蔟情况,该阶段就是临近上蔟前喂食含有蜕皮激素的桑叶,给蚕喂食蜕皮激素,意味着这是最后一次投放桑叶,桑叶投放量不足时,未熟蚕就可能不会那么快成熟,影响上蔟的整齐度,后期未熟蚕排出蚕尿、蚕粪等在其他蚕茧上,黄斑茧的数量就会明显增多。同样的,桑叶投放量过多时,蚕座中剩余的桑叶过多,部分蚕会直接在桑叶中吐丝作茧,很容易形成柴印茧,蚕茧的洁白度同样有明显的影响。在喂食含有蜕皮激素桑叶时,要根据熟蚕情况,桑叶的投放量不宜超过3层以上,一般控制在2层以内。
3、选择合适的蔟具,降低不良蚕茧率
早期我家养蚕时,也是使用过多种蔟具,刚开始是使用草龙蔟,也就是用水稻秸秆自己制作的蔟具,那时收割水稻主要靠人工,每次水稻收割后,会将秸秆收集起来,晒干后切割成相同的长度,然后再使用小工具做出草龙蔟。使用这类蔟具,刚开始蚕茧的洁白度还可以,一旦蔟具第2次使用了,蚕茧的品质明显下降,使用的次数越多,不良蚕茧率就明显提升。当然还使用过竹条当蔟具,就发现放置数量适中,并且位置合适的地方,蚕茧较为正常,而放置过稀或者过密的地方,有的竹叶也会粘在上面,蚕茧的品质明显下降。后期逐渐用方格蔟替代,采摘蚕茧时方便了许多,而且上蔟的质量也显著提高,一个小孔只有一个蚕茧,很少出现双宫茧。养殖户在选择蔟具时,既要做好消毒工作,又要考虑到蔟具的合理性,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蔟具,要坚决淘汰。
4、上蔟密度保持适中
有的养殖户由于自身经验不足,对于养殖密度没有很好的控制,比如蚕在1-4龄阶段,养殖密度过大,很容易出现大小蚕现象,给日常管理带来很大的麻烦,养殖密度过稀,容易浪费桑叶,增加养殖成本。在上蔟时同样会面临类似的问题,蚕座中熟蚕数量过多,蚕吐丝作茧的活动空间就太小,容易形成双宫茧,蚕茧的洁白度也会降低一个档次,往往会偏黄;上蔟时密度过稀,一个方格蔟中可能没有多少蚕茧,蔟具的使用率明显下降,有时蔟具的利用率不足70%,形成一定的浪费,也是不提倡的。在放置蔟具时,要先观察蚕座中蚕体的数量,发现密度过大时,要提前采取措施,降低上蔟密度,一般蚕体数量与方格蔟孔数的占比为90%以上,理想的状态是达到95%以上,当然这样的难度比较大,需要养殖户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摸索。
5、未熟蚕与熟蚕分开上蔟
理论上来说,同样的蚕种在相同的环境下饲养,吐丝作茧的时间会较为一致,可实际操作时,想达到这样的理想状态难度不小,总会有多种原因,使得蚕进入5龄时间不一致,有的慢1-2天,再加上5龄蚕期时管理未跟上,最终上蔟的时间也不一致。如果把未熟蚕和熟蚕放在一起上蔟,熟蚕会很快找到合适的位置开始吐丝,而未熟蚕还在找桑叶吃,并时常排出蚕尿、蚕粪等,掉在其他蚕茧上时,蚕茧的品质就会下降,特别是蚕尿,很容易形成黄斑茧,这类蚕茧的卖相较差,蚕茧的价格也会明显低于正常洁白的蚕茧。为了提高整体蚕茧品质,养殖户在上蔟时,要观察蚕座中蚕体情况,明显偏小的蚕要及时挑拣出来,喂食蜕皮激素后,也要观察蔟具中的上蔟情况,发现有少量蚕进食桑叶后,依然没有吐丝作茧,而是到处乱爬找桑叶吃,要单独饲养,后期另行安排上蔟,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出现,可以实行预上蔟。
6、注意蔟中蚕房内光线均匀
蚕房内的光线问题,是很多养殖户容易忽视的地方,光线不均匀时,蚕的生长发育会有一定的影响,在1-5龄蚕期,光线较好的地方,蚕的个头会比较好,而光线较暗的地方,蚕进食桑叶的情况也不太理想,个头会相对偏小。开始上蔟时,蚕房内的光线会影响家蚕上蔟情况,阳光直射的地方,熟蚕反而会避开,会向相对偏暗的地方聚集,造成局部地区上蔟密度过大,进而双宫茧的数量明显增多。在选择蚕房时,养殖户不仅要考虑到蚕房内的温湿度问题,而且还要注意室内光线问题,像农村一些老房子,室内的光线偏暗,就不太适合用来做蚕房,另外一些光线过亮的地方,比如太阳光可以直接照射在蚕座中,在养夏秋蚕时,蚕房内的温度容易高于28℃,也是不太合适的。蚕在上蔟期间,养殖户要尽可能让蚕房内的光线相对均匀,这样也可以提高蚕茧的洁白度。
7、提供良好的营茧环境,注意通风方式
家蚕在上蔟时,蚕房内的温湿度将影响着营茧质量,一般情况下,蚕房内温度低于20℃时,熟蚕吐丝速度偏慢,有的甚至暂停吐丝作茧,而当蚕房内温度高于30℃时,熟蚕吐丝作茧的效率同样会偏低。上蔟作茧期间,比较理想的温度为24-25℃,当蚕房内温度偏低时,要适当进行增温,温度偏高时要想办法进行降温。相对湿度方面,同样也需要控制好,在北方蚕区,蚕房内的湿度范围为55%—60%;而在南方蚕区,蚕房内的相对湿度应当控制在65—70%,一旦湿度偏大,熟蚕在吐丝作茧时也容易诱发一些蚕病,不仅蚕茧的洁白度会影响较大,而且还会使蚕茧产量明显下滑。需要提醒的是,养殖户在对蚕房进行通风操作时,要控制好通风时间,同时要注意通风的方式,室外风力较大时,直接开对流窗很容易形成强风,风直接吹到蔟具上,会使得部分蚕无法正常吐丝作茧。
8、做好蚕病预防,避免家蚕带病上蔟
蚕茧看起来白不白,很大的因素就看5龄蚕后期有没有出现蚕病,一般来说,只要上蔟时熟蚕没有蚕病的症状,蔟具消毒较为妥当,各项操作也很规范,那么蚕茧的品质往往会较好,很少会出现不良茧。如果在5龄蚕后期出现了蚕脓病、肠道病、软化病等,那么部分蚕不会上蔟作茧,有的即使上蔟了,也容易形成“血茧”,这类蚕茧一旦受到挤压,不仅会影响自身的洁白度,而且还容易将其他蚕茧染色,有时还会发出恶臭味,因此,养殖户要避免家蚕带病上蔟。在预防蚕病时,需要采取综合防治的方式,对1-3龄阶段打好基础,4-5龄阶段做好良桑饱食,适当添加抗生素类蚕药,增强蚕体体质,这样蚕茧的个头和外观会有明显的提升,当然蚕茧的价格也会较好。
总之,蚕茧的洁白度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熟蚕的健康程度,同样重量的蚕茧,洁白度不同时,蚕茧的价格也会差异明显,一些颜色明显偏黄的蚕茧,其价格往往高不了,比如正常洁白的蚕茧20元/斤,泛黄的蚕茧就可能只有10-15元/斤,如果是“血茧”,其价格甚至会低于10元/斤,有时还会面临着无人收购的局面。影响蚕茧洁白度的因素有许多,养殖户需要从多角度进行改善,尽可能将各环节处理好,蚕茧卖相好了,养蚕收益提升20%也较为常见,从实际经验来看,做好以上8个要点基本上可以解决这一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