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谁(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主要逻辑)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一、人本主义有以下观点:
1. 自我的形成:婴儿在对周围环境和人的相互作用中,将自己与环境区分开来,形成了自我的概念。
2. 机体的评估:婴儿的自我形成后在环境活动中产生出大量的体验。通过机体自动的评估,保持、再现愉快、满足的体验。回避、避免不愉快、不满足的体验。
3. 价值条件:在这些体验中,有一种是受到他人关怀的体验,还有一种受到他人尊重的体验。但这种体验完全取决于他人(包括父母),他人是根据儿童的行为是否符合其(他人)的价值标准,行为标准来决定是否给予关怀和尊重。所以这些给予儿童的关怀与尊重体现着他人(父母)和社会的价值观。罗杰斯认为这种条件为价值条件。
4. 外来价值的内化:儿童不通过自己的行为体验到这些价值条件,会不自觉地将这些本属于父母或他人的价值观念内化,变成自我结构的一部分。
5. 自我机体的评估与内化价值的冲突:渐渐地儿童被迫放弃只能找自身机体对体验的评价,变成用自我中内化了社会价值规范去评价体验。这样儿童的自我和体验之间发生了异化。
6. 防御机制:当体验和自我之间存在冲突时,个体就会预感到自我受到威胁,而产生焦虑。预感到体验与自我不一致时,个体就会运用防御机制(扭曲、否认、选择性知觉)来对体验进行加工,使之在意识水平达到与自我相一致。如果防御成功,个体就不会出现适应性障碍,若防御失败就会出现心理适应障碍。
7. 治疗的目标: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目标是将原本不属于自己的已经内化而成的自我部分去除掉,找回属于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模式,用罗杰斯的话说“变回自己”“从面具后面走出来”,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发挥个人的机能。
8. 消除异化追求本性:人本主义的实质就是让人领悟自己的本性,不再倚重外来的价值观念,让人重新信赖、依靠机体估价过程来处理体验,消除外界环境通过内化而强加给他的价值观,让人可以自由表达思想和感情,由性的健康发展。
二、对其中逻辑的疑问
1.父母的给予婴儿的条件价值来源于哪里?他人和婴儿只是出生时间的差异,而他人和婴儿最初的价值判断都来源于机体反应。也就是说父母的价值判断同样形成于机体反应。难道父母和婴儿对环境的体验是不同的?或者父母和婴儿面对的环境不同,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价值判断,而这种不同的价值判断具有特殊性只能分别属于父母或者婴儿。否则不可能出现父母和婴儿的价值判断不同的问题。
2.在婴儿价值判断的形成中,婴儿是如何感知父母“条件价值”与其他环境给予的体验是不同。因为只有婴儿能区分出这两种不同,才会形成两种价值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