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

企业并购,怎么防止“买贵了”?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7-13 17:45:38    


所谓企业并购,就是一家公司(并购方B)去收购另一家公司(标的企业A)的股票或者资产。说穿了,和买东西差不多,因此,最最重要的问题,当然就是“定价”。

标的企业A到底值多少钱,尤其是抛开外在水份,让它的内在价值呈现出来,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这个最难的问题,在资本市场上,基本属于玄学。

站在并购方B的立场上,定价低了,当然就属于“买赚了”,定价过高,自然就是“买贵了”。买赚了其实符合B的利益,所以暂时放在一边,“买贵了”才是并购方最为在意的事情。

怎么防止“买贵了”?

先得理解为什么会买贵了,其实很简单,因为“信息不对称”,A公司的实际运作情况,往往只掌握在A公司管理层手中,B公司无论采取什么手段,它所掌握的信息都是不够的,在企业并购中,A公司的管理层当然会想办法包装自己,让B公司认为资产很优质。这种信息差,就会变成“买贵了”。

既然信息差无法弥补,那么解决方案,就是反过来,让结果说话——我的投资,与你的经营好坏是挂钩的,如果A公司没有达到目标,即使并购行为已经发生,B公司也能够获得赔偿,或者回购股份,从而减少损失。

这种方式,就是“对赌”。

对赌,在中国的资本市场非常常见,原因大概有两点,其一,就是中国资本市场,资金相对稀缺,买方话语权高;其二,就是中国的市场不健全,尤其是信息披露机制和诚信机制没有很好建立。综合作用下,对赌就成了资金方保护自己的手段。

虽然是个手段,但却未必总是有效。

最大的问题,就是并购行为已经发生,任何的对赌手段,都是事后动作,如果卖方转移了现金或优质资产、或者质押了股权,买方的资金很可能成了“肉包子打狗”。

怎么办,当然也有办法,就是尽可能把“事后”变成“事中”、甚至“事先”——当然,项目本身很难改变,但是资金可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一次性的投资款,更改为分期支付,做到一点,就支付一点,做不到,后面的就没了。

这种做法,进一步降低了资金方的风险,但需要对标的企业进行密切的监控,确保其业绩持续达标。

目前被很多机构采用的“或有对价”,就是这个意思。

然而,或有对价,依然无法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难题,而且还很容易让并购双方变得更加不信任,成了两方博弈,大家就细节进行扯皮,消耗了很多资源,也就更难形成“协同”。

于是,新的优化方案浮出水面——也就是尽可能使用股票支付代替现金,或者至少是股票+现金的混合模式。

这种方式,让双方的利益更加一致,同时,资本市场也会自然调整,从而解决“买贵了”的问题。

买卖,说白了还是得有信任作为基础,而且也要相信,自然平衡的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