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底抽薪意思是什么(邯郸成语·话文明丨釜底抽薪)
典 源
出自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释 义
釜:锅,薪:柴。指从锅底抽掉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公元547年正月,高欢病危,他的儿子高澄为了剥夺居功自傲的大臣侯景的兵权,便以高欢的名义写信召侯景回邺城。侯景得知高澄的真实用意后,决心反叛,他以河南十三州的大片土地为晋见礼,投靠西魏。西魏丞相宇文泰知道侯景机诈多变,便分派大军陆续接收侯景的地盘。同时为防止侯景作乱,也采用高澄的办法,召他入朝长安,并示意让他交出兵权。
侯景公开叛变后,高澄命大将慕容绍宗率大军向侯景进逼。在使用武力的同时,又命令中书郎魏收撰写檄文,声讨侯景的叛国行径。魏收才思敏捷,几天内就写好了多份檄文,分发到侯景占领的地方。侯景遭东西夹击,形势不利,乃派使者向江南的梁武帝萧衍接洽投降事宜,并请求出师相助。梁朝的大臣认为南梁和北朝多年相安无事,现在接纳了北朝叛将,必然引起纠纷。做了四十六年皇帝的梁武帝一直想统一中原,他认为实现自己夙愿的时机到了,便不顾大臣的反对,接纳了侯景,封侯景为河南王、大将军,同时派兵进攻彭城(今江苏徐州)以牵制东魏。
高澄听说萧梁出兵支援侯景,也对梁朝采用攻心战术,又叫魏收撰写《为侯景叛移梁朝文》(“移”是古时的一种公文格式)。魏收天黑执笔,三更写成。移文中有“抽薪止沸、剪草除根”的话,意思是劝说梁武帝不要纵容侯景,并把侯景交给东魏。这就好比从锅底下抽掉柴火一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然而移文送到梁朝,萧武帝不予理睬。
慕容绍宗指挥的东魏军继续前进,在彭城外十八里的寒山堰与支援侯景的梁军激战,结果梁军几乎全军覆没。彭城大捷后,东魏军又回师进击侯景,这时侯景的部队仍有四万兵力,退守在涡阳(今安徽蒙城)等待援军。侯景与慕容绍宗相持了数月之久,待侯景军中断粮之时,东魏军便乘机出击,侯景的部队溃不成军,带领着八百步骑渡过淮河袭占了寿春城,梁武帝只得让他当了南豫州刺史,镇守寿春。后来侯景又背叛梁武帝,集结兵力,从寿阳南下,直指首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公元594年3 月攻下建康后,侯景到处烧杀掠夺,使长江下游地区遭受极大的破坏,成为历史上有名的“侯景之乱”。梁武帝不听劝告,自食恶果,在软禁中被活活饿死。萧衍的死距他接受侯景归降只有两年时间。后来人们将魏收移文中的“抽薪止沸”一语改作“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