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富主要源泉是什么?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富的主要源泉
而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富的主要源泉:
其一,自然财富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源泉。早在十七世纪,威廉·佩第出了“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的经典论述,认为劳动和土地是财富的重要源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进程的加快,财富的形式呈现多元化,关于财富的来源问题也产生了不同的观点。
但是回归马克思财富的基本思想,使用价值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物质财富、社会财富的生产,是人改造自然的结果,因此,要坚定不移的实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不管社会发展到哪个阶段,发达的生产力处于多高的水平,人总是要依赖于自然生活的,不可能脱离自然而从事生产活动。
因此,自然财富是社会财富的源泉,更是社会财富的物质基础。新时代中国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摒弃了传统的数量增长模式,回归人与自然的本质关系,意识到自然、生态、环境的价值对人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人的一切生产生活,都来源于自然,依赖自然,为了当代人的美好生活及未来世代的可持续发展。
需要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摆在首要位置。自然财富作为财富观的内在构成,用牺牲自然财富去置换社会财富就违背了财富积累的价值,相反,需要考虑的是如何科学有效地利用自然财富,使自然财富成为时代交叠不竭的财富源泉。关于自然财富的功能及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问题。
由于自然财富包含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耗减,为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其开采速度和开采规模需要在合理的范围内。对于森林、土壤、草原等可再生资源的使用,不能超过其自身的再生能力,也不能破坏自身修复弹性,需要保持环境容量的使用规模在其承载范围内,以维护自然财富的供给活力。
自然财富的富饶和充沛,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基本物质保障,且高质量、优存量的自然财富,更能够高劳动生产力,是社会可持续再生产的前。自然财富的积累,本质上是生态产品的价值问题。首先,原始的生态系统构成,表现为自然的使用价值和基本服务功能。
然而,当原始自然经过了人类劳动活动之后,就注入了自然财富的价值属性。现实生产生活中,我们利用到的自然资源要素,都是注入了人类的劳动,如经过净化处理和运输的水、荒地开垦成了耕地,矿产的开发等等,因而实际使用到的自然财富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双重属性。其次,生态产品作为公共资源,需要政府组织和统筹。
尤其是涉及到自然财富的开发、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和生态补偿、建立生态体系的标准、保护生态功能区等方面,都需要政府进一步完善并制定政策规划,推动自然资源财富化的价值实现。再次,将自然财富与经济财富有机结合,构建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价值共同实现的模式。
通过构建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区,培优育种,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建立动植物、微生物协调的生态循环的多重发展模式,推动自然财富的经济价值实现。最后,以自然财富为主线,打造生态价值链。将自然产品与旅游服务、养老服务等产业链融合,挖掘自然产品的可持续功能,推动自然财富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深层次演进。
其二,劳动者是创造财富的主体。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真正的财富就是所有个人发达的生产力。”这意味着人力财富是社会财富的根本源泉,劳动的生产能力及劳动者的综合素质,能够直接影响财富的生产与创造水平。
人力财富,指凝结在人身上的劳动能力,表现为社会拥有的全部劳动力资源,即蕴含在劳动者体内、能够供一切财富生产的人类社会劳动构成。人力财富,不仅是劳动力资源的数量组成,还涵盖了所有劳动者在接受教育、培训、学习等方面获得的知识积累、技能储备、经验集成等。
此外,对劳动力资源进行精神力的培育,能够促进劳动者的价值观构建和意识形态形成,对劳动生产力具有显著的激励效果,所以人力财富也包括了社会范围内劳动者的精神力水平。由于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在生产过程中不仅可以快速为转化为高效的生产力,而且积累到一定程度,还可以转化为创新和技术水平。因此,人的学习、积累及实践经验是促进原发性创新的主要源泉。
同时,劳动者的脑力劳动,也是知识财富生产、文化财富生产的重要源泉。一国劳动力数量的丰裕,辅以强科研、优创新、高技能的培养,以及增强劳动力的文化培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是发展创新力社会、应对数字经济革命的核心动力,是推动社会现代化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源泉。
所以,加快推动人力财富的积累,为社会财富创造有力后备军,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富理论的核心主线,需要从社会历史关系和财富的人本属性两方面来解读。
第一,财富是人力财富、自然财富和社会财富的统一。即劳动者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自然是社会财富的物质来源,社会财富由人民共享。社会财富的积累,不仅需要满足每个个体的物质需要或对物质财富的占有,更表现在社会财富的生产和创造需要与人的全面发展相辅相成。
人与财富、人与自然具有对象性关系。在财富观的历史演进中,相继出了“货币财富观”、“使用价值财富观”、“资本财富观”、“效用财富观”等,这些财富观作为“物本财富观”,认为财富的生产和积累过程,是实现使用价值增殖的过程。
然而,在充分理解马克思财富理论,深刻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体系之后,出新时代中国财富观是“人本财富观”。“人本财富观”是与“物本财富观”相对立的财富观,认为凡是能满足当代人及世代人的全部需要的对象及客体,都是财富的构成,这一财富观的转变,是现代财富观的逻辑原点。
第二,从本质上讲,财富理论是内容和形式、历史与实践的统一。一方面,财富包含“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物质财富是实现人民美好社会、社会稳定发展、国家繁荣富强的物质基础,而精神财富也需要持续丰富,从而促进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财富的协同发展。
不论是知识文化生产,还是服务生产,都不是分割独立存在的,财富的不同形式之间往往是相互融合的互动共促关系,能够与经济生产合并,向商品化流转,体现了财富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富理论体系是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对接的,是历史与实践的统一。
财富观的构建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目标而适时调整,并通过新的需求体系的建立,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新时代以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内容,遵循经济“三大变革”的内在规律,而与之相对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富理论,正是基于新时代背景和高质量发展目标的框架内,体现了历史与实践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