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乌龙山剿匪记真实历史
《乌龙山剿匪记》故事发源地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湘西拍《乌龙山剿匪记》时,导演邀当地山炮部队协助拍摄,山炮架在乌龙山时面的狮头山中部,向半山中的六和塔附近一匪帮驻地发射炮弹,当即把此处匪窝夷为平地,其中一发重炮把驻地炸了一个深坑。解放军尖刀班在当地倪向导带领下立即冲上去扫除残敌,并察看深坑,发现坑内有人骨残骇,生锈的长矛,大刀等冷兵器,还有铁制管形物件。立即报告上级并组织人工挖掘,出土一件明中早期的红衣大炮,望着这件大炮残件,倪向导带领部队登上乌龙山主峰一边察看地形,一边说出了当地流传已久的战争故事……
话说元朝末年,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各地豪强占山为王,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时安微凤阳的皇觉寺内走出一位名朱元璋的和尚投奔郭子兴,不出几年时光,朱元璋带领义军攻城略地,占据中国大片河山,与陈友谅,张仕诚形成了三股主要封建割剧势力,与反动朝庭分庭抗礼。
朱元璋听从谋土朱升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驻军应天,广招贤土,扩大生产,稳定后方。在军师刘伯温的辅佐下,其势力逐渐强大起来。
公元1363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决战于鄱阳湖,朱元璋用火攻大败陈友谅之楼船,从而开启了明朝的历史,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然后遣大将挥师北上南下,扫平六合,一统中华。
陈友谅在鄱阳湖决战之时,使大将田将军领一支精兵前去联络另一割据势力张仕诚联合攻击朱元璋驻地应天,但张仕诚目光短浅,想让他们两败俱伤后渔翁得利,不但没同意进攻应天的作战计划,还将田将军滞留在客栈中,天天歌舞升平,等到陈友谅兵败战死消息传来才假腥腥地放其救援。
田将军为苗人,世居夜郎国,在苗人及湘西土著人中有极高声望。陈友谅战死,他悲愤欲绝,发誓要报此仇。但由于自已势单力薄,无法与朱元璋抗衡,权衡再四,唯一出路是带领手下精锐千里转移至深山老林之黔中一一夜郎国,以待时机。
朱元璋登基后,派大将蓝玉率军征西南,深入不毛黔中,在夜郎国大破田将军,并在此设邮亭,制行政,留下一支明军维护治安,(现在尚有遗迹为证)然后准备班师回朝。
田将军后辈中有一支在湘西乌龙山一带发展壮大,形成很大的势力。隋唐时期这里属黔中,在元明时期划为湖南永顺司尉,史称武陵蛮,由于历史原因,黔中苗人与武陵人互通婚姻,世代友好。在这次朝庭清剿夜郎国陈友谅残余势力时,在乌龙山据寨为王的田氏得知消息,便加强戒备,以迎朝庭来犯之敌。
蓝玉在肃清夜郎国田氏武装后,据探子禀报,永顺的田氏不服王化,在乌龙山一带占山为王,仍与朝庭作对,遂分兵进攻乌龙山,自己却率大军走沅水进湘江入洞庭,浩浩荡荡地班师回朝。
乌龙山,地势险恶,万豁千沟,山下沱江在此处分流为三,形成水绕四门胜景,从此处大峡谷穿流而过称猛洞河,左乌龙,右狮子二山雄据峡口,称壶头,史载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奉召征武陵蛮时,进营壶头,贼乘高守隘,水疾,船不得上。时暑甚士卒多疫死。援亦中病,乃穿岸为室避炎气(在河岸凿窟栖身以避暑热),最终马援中疫病死于壶头,真个出师未捷身先死。
另外两条恶溪,称铜溪和铁溪。其河床高于猛洞河几米,属半干河,铜溪在分流处十多里地势突然塌陷形成几十米落差的瀑布。铁溪流趟于丛山峻岭中,被一大山挡住形成U形回环,然后流入暗河。每当春季,沱水暴涨,水势冒过铜溪在瀑布处奔腾而下,水声如雷,形成极大的水雾。铁溪水涨时在暗河入口处形成直经几米的漩涡。任你人蓄和物件在河水暴涨时误入此二恶溪不是粉身碎骨,就是尸骨无存。故此当地人在二溪最窄处两边各立铜柱铁柱数根,并用铜链铁链连接,用以救助掉入恶溪的人蓄。(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