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百科 >

冯彩霞个人资料, 宜兴紫砂壶名人物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7-08 21:15:52    

宜兴紫砂制作工艺源远流长,历经宋、元、明、清几个朝代,不断地发展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宜兴紫砂文化。然而,紫砂传统手工艺在近现代遭受了不断沉沦的命运,一度近乎失传。后来在一批老艺人如吴光荣、陈曼生等人的努力传承下,宜兴紫砂工艺才得以复兴。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还有许多杰出的紫砂世家为宜兴紫砂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供春和金沙寺僧

供春是明代杰出的紫砂巨匠,其作品被誉为“紫砂第一壶”。根据《江苏省陶瓷工业志》的记载,供春生活在明正德至嘉靖年间。笔者通过考证明正德进士吴仕的生平,推断供春可能生于正德年间,约弘治二年(1489),至嘉靖中期去世,享年约70岁。供春早年混迹在金沙寺,从一位年长的僧人那里偷偷学到了烧造紫砂的技艺。根据供春的生卒年代来推算,这位传授技艺的寺僧可能生于景泰年间,卒于正德末年,与供春有40多岁的师生年龄差距。供春从寺僧那里学到的制壶技艺,不仅奠定了自身的高超造诣,也开启了宜兴独特的紫砂烧造体系,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时大彬和时朋

时大彬是万历明末至清初的杰出紫砂大师,与他同时代的文人陈贞慧称赞他的作品“名远甚,即遐方绝域犹知之”。据时大彬现存最早的作品《澹明相公壶》,可以推知他至少在万历十八年(1590)就已经是名匠了。结合其他文献记载,时大彬可能生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前后,高寿至康熙年间才去世。他的父亲时朋也是一位大师,可能生于嘉靖二十三年(1544)前后,主要活跃在万历期间,享年约70岁。时朋把紫砂技艺传给儿子时大彬,使宜兴紫砂工艺得以传承至明末清初。

三、陈鸣远、陈子畦和陈汉文

陈鸣远是宜兴清初最著名的紫砂烧造高手,他的作品以纯朴高雅著称。陈鸣远现存最早作品《浴后妃子壶》上有“康熙六年(1667)”款识,据此可以推知陈鸣远约生于崇祯末期,活跃于康熙时期,享年约70岁。他的父亲陈子畦活跃于明末清初;最小的弟弟陈汉文则活跃于康熙至雍正年间。陈氏一族将宜兴紫砂烧造技艺传承下来,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四、惠孟臣和惠逸公

惠孟臣是从明末至清康熙期间的著名紫砂匠人,其作品造型古朴大方。据现存最早和最晚两件作品推断,惠孟臣生于万历末年(1602前后),卒于康熙晚期(1680后)。惠逸公则活跃于清中叶的康熙至乾隆年间,两人可能为师叔侄辈关系。惠氏家族将紫砂烧造技艺传承了一个世纪之久,为宜兴紫砂后继有人。

五、杨氏三兄妹

杨彭年和他的弟弟杨葆年、妹妹杨凤年,合称杨氏三兄妹,是清乾嘉时期的紫砂名家。据考证,大哥杨彭年可能生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前后,活跃于嘉道期间,享年约70岁;两位晚辈则活跃于嘉道光至咸丰年间。杨氏三兄妹把紫砂技艺发扬光大,使之在乾嘉时期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对后世影响深远。

六、金士恒

金士恒是道光至光绪年间的紫砂大师,他于明治十一年(1879)应日本人之邀赴常滑传授紫砂制作技艺,推动了中日文化交流。据推断,金士恒可能生于道光十九年(1839)前后,高寿至光绪末年,为近代宜兴紫砂工艺的杰出传人。

七、冯彩霞

冯彩霞是继杨凤年之后又一位著名的女紫砂匠人,她约生于嘉庆八年(1803),曾受广东富商伍元华之聘,为其烧造紫砂茶具。冯彩霞将这一传统女红打破,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

八、吴月亭

吴月亭是道光至光绪年间的知名紫砂匠人,同时也是杰出的书法家。现存他最早的作品可以推断他生于道光五年(1825)前后,高寿至光绪年间;他曾继杨彭年之后使用“阿曼陀室”的印章创作。吴月亭将紫砂制作和书法艺术完美结合,开创了工笔花鸟紫砂的新局面。

九、俞国良

俞国良原籍江苏无锡,是近代活跃于同治至光绪年间的著名紫砂大师。据实物可知,俞国良生于同治十三年(1874),高寿至民国二十八年(1939),将宜兴紫砂工艺发扬光大,为后世所推崇。

通过对历代宜兴紫砂世家世系的初步考证,不难发现,自明代开始,宜兴就涌现出了一大批技艺超群的紫砂匠人,他们世代相传,将这一独特的民间工艺技术发扬光大并不断创新,形成了灿烂的宜兴紫砂文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