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动模范人物事迹简介,治沙20载——记全国劳动模范王银吉
境内有长城遗址而得名的凉州区长城镇,又因为一个人,风雨坚守20载,筑起了一片“绿色长城”。 从昔日黄沙遍地,到今朝绿树遮荫,从与黄沙为伴的“治沙愚公”到今天的“甘肃省绿化先进个人”“全国劳动模范”, 他一生只干一件事,压下一片沙,栽好一片林。他用坚守和担当,传承着誓把沙漠变绿洲的“当代愚公”精神;用奋进和实干,续写着人进沙退的治沙奇迹,他的名字叫王银吉,全国劳动模范获得者。
4月的“庙儿墩”治沙点上,留下着王银吉一家4代人挥锹压沙的身影……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沙漠里来来回回,是王银吉一家生活的常态,这一坚持,就是20多年……在王银吉父子20多年的执着坚守下,“大风一起不见天,沙骑墙头驴上房;一茬庄稼种三遍,大风绝收小风欠”的景象,在小孙子的眼睛里,已经完全不见。他跟着王银吉,把沙束缚在了脚下,这是信念的传承。谈及治沙,这位治沙英雄有着自己的情怀。
“在沙漠干了这么多年了,对沙漠已经有了感情了,我舍不得这片沙漠了,压沙也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现在的想法就是继续把这片沙漠沙子压住、树栽好,继续要做下去。一天不到沙漠里来干活浑身不舒服,心里也放不下这片沙漠了,每天的想法就是要到沙漠里来,看一下苗木的成活率,看看周边压下的沙子被风吹了没有,现在已经成习惯了。到沙漠里转一转,或者压一天沙、栽些树,到家里睡下心里也踏实,沙漠里来干活有了乐趣了。” 全国劳动模范、凉州区长城镇红水村村民王银吉说道。
边压沙边植树,为了摸清风沙的流动规律、提高苗木成活率,王银吉父子俩常年奔走在流沙最严重的风沙线上,仔细察看风势和流沙走向,寻找压沙植树的最佳坡面。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依然坚守如初。更是在亲戚朋友的质疑和劝阻中,他们埋头前行毅然决然坚持了下来,终于在沙窝里,筑起了一道“绿色的长城”。
被晒脱皮的脸颊、黝黑的皮肤、满是水泡的手心……风沙虽然在这位农村汉子身上留下痕迹,但这片沙漠不会忘记,春意盎然的沙生植物就是最好的印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坐在沙坡上远眺着自己用20多年心血换来的植被,王银吉觉得这一切值,付出的一切无怨无悔。
“我们到沙漠里压沙今年就24年了,到现在压了9600亩地了。现在有了明显的效果了,沙丘也控制住了,沙子也不往农田地里移动了,周边的庄稼也保护住了。通过这24年的治理,沙固住了,树也长绿了,我们也更加有信心了。接下来我继续要把这件事情干下去,干就要干个彻底,对于全国各地关注我、支持我的好心人也有个满意的答复。”王银吉向记者说道。
春天植树,秋天压沙,那一片片沙生绿植,见证着王银吉在沙漠里的20多个春夏秋冬。身边的绿色,就是最好的答卷。王银吉一家人把压沙植绿的理念凝结成意志,累计投资二百余万元,在风沙口营造了一道南北长3800米、东西长4000米的大型防风固沙林带,栽植各类乔灌木600多万株,成活率达到85%以上,集中治理的沙漠面积达9000多亩。昔日“漫漫黄沙遮天蔽日”的景象一去不复返,追风逐日继续逐绿前行,治更多的沙,栽更多的树,王银吉一直在实干中前行。这份坚守,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治沙过程中,王银吉先后获得“武威市劳动模范”“甘肃省绿化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从2002年至今,王银吉先后获得各类表彰奖励10余次,201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
全国劳动模范、凉州区长城镇红水村村民王银吉表示:“作为全国劳动模范,我将继续以实际行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把凉州的沙压好,树栽好!”
人心齐,泰山移。正是在王银吉等一代代治沙人的不懈努力下,昔日的沙进人退才变成了如今的绿进沙退,这是一代接着一代干的生动实践,更展现了艰苦奋斗、坚韧不拔、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治沙精神,而王银吉的治沙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