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百科 >

王昌龄简介及生平事迹 ,寒门贵子,人家拼爹,他拼命,一生正直却不得善终

815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6-11 19:27:19    

公元698年,王昌岭出生在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一户农家,父母是地道的农民。

王昌龄从小好学,往往白天耕种,晚上苦读诗书。

公元720年,20出头的王昌龄收拾行囊去了嵩山学道。在道教盛行的大唐,学道也是一条通向成功之路。有志向的富家子弟一般都是趁着年轻四处游历,结交朋友,开阔眼界。穷小子王昌龄只能选择去道观修炼,这里不仅管吃管住,还能学习道教经典,结交天下名士。

三年后,王昌龄觉得已学术有成,他告别师父,去了西北边境,想在军营谋求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在这里,王昌龄看到大漠黄沙,金戈铁马,心中涌现豪情万丈,他写下“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一首首气势磅礴的边塞诗脱颖而出,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情以及将士们守护边疆的侠肝义胆。

王昌龄经过两年在边疆的磨砺,他想到要想报效国家空有一腔热情还不够,只有金榜题名进入仕途,才能实现为国效力的梦想。

公元727年,历经几年的寒窗苦读,30岁的王昌龄终于考中进士,他满怀雄心壮志,准备大展拳脚为国效力,但他很快就失望了。他被授予一个秘书省校书郎的闲差,每天的工作就是抄抄写写。要想出人头地,只有继续努力,7年后王昌龄再次参加博学宏辞科考,又一举高中。没想到这一次他得到的是汜水县尉的芝麻官。

公元737年,做了几年的汜水县尉的王昌龄,因性格耿直,不懂官场处世之道,被贬至岭南,他的好友孟浩然作诗《送王昌龄之岭南》,为他饯行。

第二年玄宗大赦天下,他有幸回到京城。在寒风刺骨的冬日,他接到去往江宁任县丞的通知。他的好友岑参也来为他送行,并写下《送王大昌龄赴江宁》。

公元748年,王昌龄因工作不积极,又不拘小节得罪了上头,再次被贬谪至龙标。好友李白写信《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来安慰他,并为他鸣不平。

王昌龄的官场生涯,像开启了贬谪模式,一路下滑。究其原因主要他是底层寒门出身,没有背景和靠山,性格过于耿直,不懂官场游戏规则,所以导致仕途不顺。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老年的王昌龄挂念家乡亲人,决定回家颐养天年。

公元756年,王昌龄踏上归乡路,途经亳州时,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史书记载“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具体被害原因及细节并未说明。

这位大唐边塞诗人,一生命运多舛,令人唏嘘不已。

后人称王昌龄是唐代边塞诗派的杰出代表,更称他为“诗家天子”和“七绝圣手”。他为后人留下的传世之作历经千年依然散发着璀璨之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