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百科 >

李世民之后,李承乾、李泰、李恪与李治,谁的能力更适合做储君?

64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2-05 21:39:10    

李世民之后,李承乾、李泰、李恪与李治,谁的能力更适合做储君?

李世民作为众所周知的贤君明主,其继位者也被寄予厚望。打江山易,守江山难,李世民能开创贞观之治已是实属不易。但是,以唐朝当时的发展趋势,若有明君把舵,更进一步并非难事。那么,若论个人能力,李承乾、李泰、李恪与李治谁更有资格继承大统呢?

李承乾,年少时颇有治世之才,但后期耽于美色,行事不端。作为李世民的嫡长子,李承乾自出生时便被寄予总领乾坤的厚望。李世民将李承乾视为储君,有意锻炼其政治能力。杜如晦病重之时,李世民便派李承乾去慰问。李渊病逝时,李承乾暂摄朝政,将国事处理得井井有条。此时的李承乾已经展现出他经国安邦的才能。但是,李承乾身患足疾后,性情大变,开始蓄养男宠。此男宠被李世民杀死后,李承乾为他立碑,还时常为他哭泣。有师长责备李承乾时,他还派出杀手前去刺杀。李承乾耽于美色,又心胸狭隘,已经不适合作为储君。

李泰,才华横溢,有称帝之心,却无帝王城府。李泰乃是长孙皇后的次子,他自小聪颖,因而备受李世民宠爱。他虽然在文学艺术方面颇有建树,却实在没有心机。李承乾刚刚因为逼宫被废,李泰就迫不及待去向李世民讨要太子之位。李泰许诺,百年以后,会杀死自己儿子让皇弟李治继位。但这般杀子传弟的谎言很快被褚遂良戳穿,李世民也深知此事不可能,没有让他如愿。李泰有争夺皇位之心,却不知道韬光养晦,无帝王城府。

李恪,善于察纳雅言,又有政治实践,颇有明君风范。李恪虽然不是最受宠爱的皇子,却曾被李世民亲口称赞“英果类我”。李恪曾酷爱游猎而毁坏农田,被御史所弹劾后罢官。但是李恪并未怀恨在心,反而对权万纪这类直言劝谏的臣子十分敬畏,愿意察纳雅言。除此之外,李恪曾出镇宋州,选贤举能,将宋州治理得很好。仅就这两点而言,李恪确实拥有继承大统的资格。李世民也曾考虑过让他继位,但长孙无忌力挺外甥李治,此事最终作罢。

李治,宽厚仁爱,颇有才能,是守成之君,却无进取之心,太优柔寡断。李治继位后,虽然创造了“永徽之治”,但也只不过是延续李世民所制定的政治经济制度。他唯一一次乾纲独断便是在立武则天为后这件事上,除此之外,行事都颇有些优柔寡断。李治因为头晕目眩而影响处理政事,武则天慢慢把控朝堂。李治察觉此事后,有废后之心,但被武则天所知晓。武则天一番哭诉便让李治收回此心,连为他做废后诏书的上官仪也被族诛。仁爱无疑是人君获得支持的重要原因,但是太过仁爱反而走向了优柔寡断和举棋不定,这是为人君主的大忌。

李世民四子虽然各有优势,但文治武功皆不如李世民。相较之下,其实李恪在治世方面要更胜一筹。只是李世民作为贤父,总想保全众皇子的性命,加之长孙无忌力荐,仁厚的李治便被推上了皇位。

相关文章